上篇談到日本今年上半年票房下跌的現象,報道認為是戲院改編了過往上映電影的放映安排所致,而日本是一個擁有一億二千多萬人口的市場,根據日本電影製作者聯盟公布的資料,二零零六年是日本電影二十一年來,首次超前了外語電影的票房,當年總票房收二千零二十五億五千三百萬日圓,日本電影收一千零七十七億五千二百萬日圓,外語電影收九百四十八億二百萬日圓,令日本業界十分雀躍,有「日本電影回來了」之勢,
當年日本電影有宮崎駿兒子宮崎吾郎導演處女作《海地傳說》及《海猿》等多部賣座片,其中兩集《死亡筆記》已收近八十億日圓,令日本電影經過二十一年的低潮,終能打倒外語電影,特別是荷里活電影;可是去年日本電影經過一年的「勝利」後,又再度落後於外語電影,二零零七年總票房收一千九百八十四億日圓,日本電影收九百四十六億日圓,外語電影收一千零三十八億日圓。
日本曾是亞洲電影大國,在上世紀初已經擁有領導亞洲電影的霸主地位,在藝術成就和技術上都對亞洲各地電影作出過重要的貢獻,可是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多家電影片廠經營上出現問題,加上客觀環境及荷里活電影進佔日本市場,令當年叱吒風雲的松竹、東寶等片廠逐步減產,令日本電影進入衰退期,年產量急劇下降,到了今日日本電影的年產量也不能與全盛期相比,只是比起過去十年較佳而已。日本電影的發展某程度與香港電影有點相近,特別是片廠制的衰退,進入衰退期時,都湧現大量的低成本色情片和驚慄片等。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下旬香港電影開始出現衰退現象,其時電影公司製作了不少軟性色情片和恐怖驚慄片,以較低成本來維持一定的製作量及以此來吸引觀眾繼續觀看香港電影的習慣。至於,日本的色情片及後由電影轉戰到錄映產品市場,成為自成一國的「AV王國」。而恐怖片方面,日本電影一直在這方面有著優良的傳統,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一群新進導演把具日本特色的恐怖片,包括《午夜凶靈》、《鬼來電》等發揚光大,成功在香港及亞洲各地大受歡迎,甚至越洋到荷里活發展,令這個原本因衰退期而得到發展空間的類型,登上「國技」的殿堂。
反觀香港電影面對衰退期,就連所謂的「吊鹽水」式的色情片和恐怖片也不能起著積極的作用,在粗製濫造,只以噱頭搏觀眾入場的製作下,反而加速影業的衰退,其中陳可辛和彭氏兄弟的《見鬼》曾經掀起恐怖片的熱潮,同樣成功得到荷里活垂青重拍《異度見鬼》,可是在大家爭先搶拍之下,就連陳可辛和彭氏兄弟也不能為這個類型創造更好的發展。一方面是香港電影沒有日本電影擁有一億二千多萬人口的市場,以較低成本的製作來自給自足,香港電影一直以來都依靠著外地市場來維持整個工業,加上當影業正式進入衰退期時,香港電影的「忠實」觀眾已經嚴重流失,難以力逸狂瀾。其次是日本電影以外,電視和音樂仍不斷培育年輕偶像,就算影業失去優勢,演員們仍視參演電影為個人成就的指標,因此他們在電視和音樂方面賺取理想的收入下,不介意以較低的片酬來接拍電影,他們普遍認為只有電影才能衝出日本和亞洲,在國際上揚名立萬,這也解釋了近年多位日本演員參演華語片大製作的原因;亦同時為日本電影提供了一線生機,為影業提供源源不絕的年輕演員。此外,近年受歡迎的日本電影多是電視劇集的劇場版和改編自流行漫畫,這兩方面都是日本文化的中流砥柱,而香港在這兩方面都無法與之比較,反而香港電影卻反過來有著輝煌歷史的「光環」。
日本以優良的電影大國傳統和電視、動漫的文化本錢,面對荷里活的強勢和影業衰退也要經歷二十年的苦日子,才能勉強有著復蘇的勢頭,現時日本戲院採取如美國和香港的上映安排,即令觀眾流失,這次不單只是日本電影,甚至連強勢的荷里活電影也同樣面對票房下跌的威脅,也許這可供香港影業參考,重新審視現時的影片上映的安排。
#####
作者於2008年至2010年期間在《信報》撰寫《影業刺針》專欄,關於電影、電視及娛樂工業的評論。此文原於2008/7/25刊出,現經作者編訂於2018/10/02重刊。
[ #電影 #影業刺針 ]